果然翻车:第二场 LeetCode 周赛

翻车。果然翻车。GG,技不如人,甘拜下风

结果与过程

没有程序,直接处刑,排名从23到378。

ranking

问题就出在第二题。这类题我有印象,比如,394-Decode String726-Number of Atoms。递归或者栈。如果要使用递归,先扫描找到外层括号,对剥去括号的内层字符串递归调用,对递归结果做相应处理,比如重复、反转等。总体思路,写完,提交,bug,一气呵成,被结结实实地糊了一脸。但是因为对这个题的预期时间很短,导致心态不好,没有沉下心来思考细节,用”面向实验编程”的方法,修修补补撞大运。直到40多分钟,发现错误原因,忽略了一次递归实际上可以有多个同级的括号需要剥离。AC的时候,52分钟已过。

这个时候心态基本崩盘,第二题太不应该了这种想法一直在盘旋。第三题也没有直接灵光一闪,一片混沌中迎来比赛结束……

等比赛结束了,才想到第三题的基本组件,就是上周才做的maximum subarray,一遍扫描得到k=1时的结果,并且用头尾两个maximum,来考虑大于等于2次重复时的情况,也就是加上数组的sum。最后各种情况取最优。明明能做,心态更没了……

一点想法

现在距离比赛,实际上已经过去一个月,期间又参加了四场周赛和秋季编程大赛,成绩都比这次更好,五场成绩均在50~100。

这个月,我断断续续地,在观察、沉淀、思考自己当时的心态。希望这次周赛带来的收获更深刻一些。

唯结果论

这类比赛,如同考试,也应该少谈发挥、少谈心态。没做出题目,就说明对考察点没有灵活掌握。没有那么多”就是这么想的,差一点做出来的”。

这样的”唯结果论”的好处是,避免自己沉浸到”本可以做出来”的幻想中,提醒自己再学习。

这个想法强硬,有足够的推动力,因为它用简单粗暴的归因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,直截了当地给出改进方向: 加强技巧本身的训练。

这对训练的初级、中级阶段,都很有实用价值,提醒自己,不要找借口,老老实实记忆、理解、应用。

但是这里有个潜藏的问题,唯结果论强调,不要着眼心态、发挥,忘记那个”差一点就做出来”的自己,可真的能忘掉吗?

如果忘不掉,怎么老老实实复习旧题呢?

想的可能依旧是,要做新题,要在新题上证明自己能行,那一份”差一点”就赖发挥。在征服新题的过程中才能维持对自己的某种印象。

是的,我就是那种没忘掉的人。

所以,唯结果论的推动力要起效果,前提是真正地认同它,接纳它。

而接纳它的本质,是承认现在的自己还不够好的事实,是认清自己需要提高的现状,是相信通过练习能够改善的未来。

让你忘掉心态的唯结果论,反而最依赖心态,还是有点节目效果的🙃。

其实总结下来,让唯结果论生效的心态,就是自我期望的管理,俗话说的就是,能摆正自己的位置。

自我期望

认识自己很难,体现在不能把控对自己的期望。

人的状态、经历,一定时间尺度内,是正弦波动的。高峰的时候,认不清,把高点当作自己的平均值,容易膨胀,对自己期望甚高,激进。低谷的时候,认不清,把低点当作自己的平均值,陷入自我怀疑,对周遭没了兴致,不再继续,不敢尝试。

第一次周赛做完,第23名,那时我在高峰,虽然口头说要冷静,要复习,防止下次翻车,但还是贪婪地认为,那个能做出全部4题,排名23的才是”我”,这样的”我”不应该在本周的第二题上周旋那么久。

这种因为自我期望过高而带来的弊端,还体现在平时做题的时候,遇到做不出来的题,常常过分地死磕,如果还没死磕出合理的解法,就陷入烦躁、低谷,觉得自己真的不行,笨,心态爆炸。这种低落引发的负面效果有时还会波及到周围的人。

现在想来,真正的我,实际上就是一个训练数据结构与算法刚不久的非科班,掌握的套路还不够多,能力不全面,做不出题正常,参赛排名方差大也正常。

排名20,说明状态好、有灵感的时候,尚有一战之力,之前的练习有效果。排名300,说明递归、栈的类型题没有想象中熟练,可以再复习总结。

每一次的结果并没有定义”你是谁”,而是在告诉你,如果你想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,你可以在什么地方付出时间和思考。

生活潮起潮落,一时失意,可以感慨,但尽量不要影响后续的行为。摆正自己的位置,看方差是否减小,平均值是否抬升?

训练心态

这次周赛后,我觉得,处理情绪,调整心态应该是很重要的技能,应该加以训练。

据我所知,一种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调整方法,是具象化自己的情绪,把他们想象成大象、猴子、幼儿园的调皮学生,和他们对话,揭露他们的虚张声势,告知他们我的目标,他让们老老实实回到自己的座位上。如果任由他们折腾,除了过多地消耗我们的精力,并不会对事情的解决有决定性的作用

这种具象化的意义,除了使情绪可对话,还暗示了一个比较核心的概念: 这些情绪都是和我们共存的,处理他们的方式有且仅是对话,而非驱逐。这给我指了一个大概的训练方向,就是允许情绪出现,但是训练的是在更合理的时间内,站在第三方去观察情绪,和他们对话。

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做两件事情:

1. 固定一下情绪的形象,为他们写背景故事
2. 如果出现了强烈的情绪波动,尤其是负面情绪,尝试记录劝导过程,并且标记处理时间

最后

处理好自己真的有点难。但是大多数事,经过训练,必有提升。希望自己能有一个更强健的心理处理能力。